医用口罩是指适用于医疗工作环境下,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的自吸过滤式医用防护口罩。
疫情之下,口罩俨然成为了出行必备品,虽然国内情况已有好转,但目前正是国际疫情爆发期,短时间内,口罩仍不能摘下,关于口罩的知识,每个人多少都必须了解一点,今天就跟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口罩你需要知道的三件事情。
口罩怎么分?
口罩一般是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纱布或无纺布等制成,一般分为普通口罩、日常防护型口罩和医用口罩。
普通口罩,比如针织口罩、新材料网红口罩等,材质可能为棉布、纱布、毛线等,主要用于保暖防风。
日常防护型口罩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空气污染环境下滤除颗粒物所配戴的防护型口罩。
医用口罩是指适用于医疗工作环境下,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的自吸过滤式医用防护口罩。生产医用口罩类产品,需要向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器械处申请办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口罩怎么选?
“医用口罩”“医用护理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N95”“KN95”,甚至还有“FFP2”……口罩品种这么多,我们该买哪一款呢?
下面这张图针对不同的人群与场景,给出了相应的口罩类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选择。
但具体选择某一类中的哪一款,则要从生产标准上进行辨别,总结来看,目前中国口罩的生产涉及的标准主要为以下几项:
① 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标准适用于医疗工作环境下,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的自吸过滤式医用防护口罩。
② 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标准所规定的防护对象包括各类颗粒物,还规定了呼吸防护用品的生产和技术规范,对防尘口罩的材料、结构、外观、性能、过滤效率(阻尘率)、呼吸阻力、检测方法、产品标识、包装等都有严格要求。
③ GB/T 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标准适用于在日常生活中空气污染环境下滤除颗粒物所佩戴的防护型口罩。涉及的主要指标包括功能性指标颗粒物过滤效率、呼气吸气阻力指标、密合性指标等。该标准要求口罩应能安全牢固地护住口、鼻,不应存在可触及的锐利角和锐利边缘,对甲醛、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微生物等可能会对人身体造成伤害的因素做了详细规定,以保障公众佩戴防护口罩时的安全性。
④ 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标准适用于由临床医务人员在有创操作等过程中所佩带的一次性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用于覆盖住使用者的口、鼻及下颌,为防止病原体微生物、体液、颗粒物等的直接透过提供物理屏障。该标准规定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
⑤ 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标准适用于覆盖使用者的口、鼻及下颌,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中佩戴、阻隔口腔和鼻腔呼出或喷出污染物的一次性使用口罩。
⑥ FZ/T 73049-2014《针织口罩》标准适用于以针织面料为主要材料制成的口罩。
了解了上面不同参数对应的口罩类型和功能后,购买时只要看数字就可以。
医用防护口罩符合中国GB 19083-2010 强制性标准,具有良好面部密合性,不设呼气阀,过滤效率≥95%(使用非油性颗粒物测试),要求通过合成血液穿透测试(防止体液喷溅),并对微生物指标提出要求。
* N95口罩经美国NIOSH认证,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95%。
* KN95口罩符合中国GB 2626 强制性标准,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95%。
口罩怎么用?
在三个月的疫情里,大家对“如何戴口罩”早已了然于心,但对于“如何摘口罩”可能还不够重视,这里再给大家分享几点使用口罩的注意事项:
摘口罩时,记住 4 个 「不要」:
1.不要触碰口罩的外表面;
2.不要触碰口罩的内表面;
3.不要触碰别人使用过的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4.不要直接放在包里、兜里等处,容易造成持续感染风险,可以由内向外反向折叠后,用自封袋包装。
5.摘口罩的时候,尽量避免污染区(外面),主要摘下耳挂。
口罩需要勤更换
一次性的口罩要避免反复使用。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也应及时更换口罩:
1.呼吸阻抗明显增加时;
2.口罩有破损或损坏时;
3.口罩与面部无法密合时;
4.口罩受污染(如染有血渍或飞沫等异物时);
5.曾使用于个例病房或病患接触(因为该口罩已被污染);
* 资料来源于网络
上一页:
相关新闻